毛主席的挚友黄炎培和爱迪生交流[2013-08-28 09:35]
李克勤(jixuie)题记:毛主席和党外人士的交往有着极其特别的含义。他的挚友黄炎培先生,曾经提出著名的“周期律”问题,黄老先生是一位博古通今,学贯中西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,他还有个特别的经历:曾经与大发明家爱迪生有过交流。

黄炎培的在当代的知名度,是因为人们常常谈起1945年黄炎培和毛主席那段著名的“周期律问答”。

黄炎培:1878-1965,我国著名教育家、政治家、工商界领袖。廿世纪初年创建若干学校包括著名的浦东中学,参与创建东吴大学、暨南大学、河海工程学院、同济大学等,一九一七年开创我国职业教育。一九四一年创立民盟任首任主席,一九四五年创立民建任首任主委。一九四九年任政务院副总理,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全国政协副主席。
辛亥后,黄炎培深感他曾投身的革命未能根本改变社会面貌,沉疴依旧,黑暗如前,而立志于办校兴学,教育救国。
1903年开办川沙小学起,又陆续办了几所学校,1906年成功创办浦东中学,从该校陆续走出了上世纪我国的一代名人:共产党总书记张闻天,国民党蒋经国、蒋纬国,左联五烈士中的胡也频、殷夫,史学家范文澜、罗尔纲,核弹专家王淦昌,大导演谢晋等,获“北南开,南浦东”美称。办学中,黄深感传统教育弊端,遂在考察国内七省教育后,又把目光转向海外,时逢民国政府农商部组织实业考察团赴美。
1910年,张謇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,当时美国送来展品并派商团赴会,此次组团访美即为回访,考察美国并参加在旧金山举行的世博会,团长张振勋,副团长聂云台,特邀黄炎培参加。这是辛亥之后中国首次亮相于世博舞台,之前的世博晚清曾派人参加,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时,清廷派出以傅伦为首的中国团赴会。
1915年6月8日,黄炎培随中国实业团到纽约参观。
一天,美国青年会总干事穆德对黄炎培说:“我们有伟大科学家叫爱迪生,他希望能同您见见面,您的意思......”
这正合黄炎培的心意。

他们就来到纽约郊外西桶村拜访了68岁的爱迪生。
爱迪生热情地接待了黄炎培,带他参观自己的工厂,并请黄炎培试用他发明的远写机(合留声机和授语机为一体,一方电话机可自动记录对方说话的机器)。
爱迪生说:“黄先生,我非常高兴能见到您这样一位从伟大的国度里来的使者......我老了,没有别的希望,只希望把这座电机厂带到地下,让我继续有所贡献。黄先生,我知道您是上海有名的人,上海是大都市,现在有一种新发明的播音器,请你完全用上海话,向着这播音器说,不到几分钟,就会照你的话放出来。如果上海也有这样的播音器,双方通电,上海人同样也听到你这番话。”
黄炎培对着播音器的喇叭口说: “中国是东方大国,美国是西方大国,两国人民如果同心同德来采取和平手段,互相帮助,相信大家一定会走上幸福的路。上海是中国大商埠,纽约是美国大商埠,我愿代表中国人民提出这点希望,和敬爱的大科学家爱迪生先生在这里握一次手,祝先生长寿!”
几分钟后,黄炎培的上海方言就从工厂播放出来了。中美人士听了录音面露喜色。
用今天的观点看,黄炎培这位上海名人也为爱迪生的新产品做了一次广告。
这段奇遇给黄炎培留下深刻印象,晚年回忆录《八十年来》记下了50年前的这一往事。
我们可以想象,如果黄炎培和毛主席谈起爱迪生,那还是有很多话可谈的。
毛主席对大发明家爱迪生很熟悉。
1965年12月21日毛主席在杭州同陈伯达、胡绳、田家英、艾思奇、关锋谈论学习马列主义理论、哲学问题和教育问题时的谈话时提到:“大发明家瓦特、爱迪生等,都是工人出身。第一个发明电的富兰克林,是个卖报的,报童出身。从来的大学问家,大科学家,很多都不是大学出来的。我们党中央里面的同志,也没有几个大学毕业的。”
毛主席多次谈到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不是靠学校培养出来,而是社会实践的哺育。
黄炎培这样的人,其见识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养成的。
那也不是靠按部就班的学校教育可以实现的。
毛主席本人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的革命领袖。
我们今天对于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认识,还非常肤浅。
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爱迪生的科学生涯。
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黄炎培的教育社会活动。
我们更要花大力气研究毛泽东文化。
中国走向未来,不能绕过这些基础环节。、
链接
-
毛主席的哲学朋友是朴槿惠的人生导师[2013-06-25 17:03]
毛泽东选才一绝:向雷锋同志学习 13-09-06
毛主席读《共产党宣言》超过100遍 13-08-25
知情意,沟通从心开始:李克勤新华博客 http://jixuie.home.news.cn/blog/home.do
听说写,交流用脑把握:李克勤人民网博客http://blog.people.com.cn/u/16763720.html
道器变通! 李克勤光明网博客http://blog.gmw.cn/17916
李克勤济学网http://www.like-qin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