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16感悟马克思与毛泽东:仁者爱山,智者爱水
李克勤(jixuie)题记:今天是毛主席畅游长江48周年纪念日。由毛泽东喜欢游泳,我联想到马克思喜欢的运动——登山,进而想到中国文化里“仁者爱山,智者爱水”的说法。
在《资本论》法文版序言里,马克思有句名言:“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,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,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。”
马克思对于登山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悟。
我们中国人对山,有着特殊的文化。
山,厚德载物。
山,增添了大地的表面积。
山,隐含着宽厚,大气,高瞻远瞩之道。
因而,靠山,就成了人们习惯上的一种特殊思维习惯和行为。
十月革命以后,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,中国人民真切感受到新社会的靠山是什么?
毛泽东在60年前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时说:“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,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。”
新中国60多年的历史,结合中华文化5000年和近代中国170多年的历程,人们对于从马克思到毛泽东这样的伟大导师,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。
这种认识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中国的一位伟人,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,并且用中国智慧加以发展,或者叫做阐发、生发、升华。
此人就是毛泽东,他特别强调哲学的认识论定位,他流传最广,影响最大的哲学著作《实践论》,就是讲知与行的关系,就是主要论述认识论的。
他的行,有个极其突出的特征:敢于探险,善于探索。
在48年前的今天,他作为一位73岁的老人,畅游长江,这在古今中外都是极其罕见,作为一个大国领袖,是绝无仅有的。
中国人一般将大智与大勇联系在一起,互为前提,相辅相成。
没有大智慧的勇气,被称为匹夫之勇,是莽撞。
没有超级勇气,大智慧得不到实践,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。
毛泽东年轻时候说:“自信人生二百年,会当击水三千里”。
这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?
毛泽东在智慧上,他的超级勇气在于在老百姓中普及哲学,他的哲学思想,哲学著作,让陈永贵这样40岁才扫盲的农民也读得懂,也能够领会奥妙。
除了毛泽东,谁敢这么想,谁敢这么做?
毛泽东没有见过马克思,甚至在革命前期,他马克思原著都不多,曾经遭到党内一些人的冷嘲热讽。
但是,一直到今天,谁能否认毛泽东是最懂马克思的中国人。
为什么?
因为毛泽东对智慧的爱,超过任何人,所以他才能真正懂得深奥的来自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。
只有他有这个挑战的勇气:“到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”!
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:参禅之初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禅有悟时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禅中彻悟,看山仍然山,看水仍然是水。
我们今天可以借助山河水,去读马克思毛泽东的著作和生平历史,我们会感悟到“仁者爱山,智者爱水”的特殊含义。
毛泽东给我们最大的启示:为人民服务,要全心全意。
那是境界,也是智慧,更是超越自己的勇气。
敢不敢全心全意做超越自己的事情?
这是现实的问题,也是根本的问题。
链接
巨人挥手挽狂澜:纪念716毛主席畅游长江46周年[2012-07-16 06:49]
【置顶】 毛泽东畅游长江与环保:纪念“716”
毛泽东和英国元帅的游泳外交:不管风吹浪打,胜似闲庭信步[2010-07-15 08:56]
[建党90周年]毛主席读《共产党宣言》超过100遍[2011-06-29 19:23]
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者的“两个承认”[2011-05-08 05:58]
原文716感悟马克思与毛泽东:仁者爱山,智者爱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