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置顶】 大学毕业30年聚会我想得最多的还是这个
李克勤(jixuie)题记:此次国庆节对于我们这些1984届华中工学院机一系毕业生而言,意义非同一般。那场面真叫情不自禁——
往事如烟情分在,新云似雁敞抒怀。
穿梭日月心潮海,平静港湾细浪来。
我们这些人,是当下这个政策的受益者。
对此,我自己想得更多的,不是我的同学的成就,而是怎样培养学生,怎样培养后代。
十分有意思的是,我的2004年毕业的学生,一个班也是在这个时候毕业10周年聚会。所以我不得不从我的同学圈里,抽出一部分时间,去和我的学生聚会。
两种聚会,性质类似,感受却又差异极大。
老大学生和新大学生,不仅年龄差异大,而且思维模式,处事风格,都有所不同。
如果再看目前在校的大学生,那区别就更大了。
如今要当好一个大学老师,真不容易。
我尽量在30年前的大学生,到10年前的大学生,再到今天的大学生之间找到一些共同点。
首先,都是大学生,大学生这个称谓,在中国毕竟还是有着身份的象征意义。
其次是什么?
我还真不好说,因为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共性,早在10年前我就感觉很难找。这并不是缺点。
也许在我们那个时候,个性少了,后来矫枉过正。
到今天,我们需要共性与个性的某种平衡。
我们在思维上,需要借鉴如今年青人的特点,在行为方式上也需要对他们的认同。
我作为一个老师不得不说,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,首先要向你们的师兄师姐学习,他们在社会上闯荡,在市场里经受磨练,如今对大学生活的留恋,这种情分,值得深思。
其次,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基础知识,也就是专业能力,是值得你们认真研究的。至少应该知道,当年大学生的专业水准是怎样的。
我们毕业时,那可真是个个都是名副其实的工程师。
就我而言,到了工厂里,无论动手还是动脑,都有富裕能力,可见学校当时对我们的培养到了什么地步。
尽管目前教育制度,教学模式,有各种各样的问题,你们在校生也有你们在创新创意方面的特色。
但是,我觉得你们还是要在——
做人基本原则,
做事基本规则,
专业基础知识,
职业基本技能——
上,要注意。
也就是说,在基本的生存之道上,要下功夫。
再进一步说,在客观环境依然浮躁的情况下,不能等到环境变了,再来调整自己,那就晚了。
归纳成两句话就是:
平日无事不可胆大,
一朝有事不可胆小。
平常没事的时候,多积蓄能量,多在上面说的4个“基本”上下功夫,这样到了关键时候,有机会的时候,你就有可能把积蓄的势能转变成动能,一往无前。
所谓有机会,指的是当别人还没有看到,或者看到了不愿意,不敢向前的时候,你看得到,抓得起,抓得牢——机会。
看与抓,都是要功夫的,都得靠平时积累。
如今花拳绣腿,谁不会呢?
往后,更加需要真功夫了。
请记住:机会只属于少数人。
少数勇敢者,少数探索者。
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。
这是至理名言。
因此,我建议即将大学毕业的同学,一定要学会——
独立思考,
独立判断,
独立决策。
赢也是自己,
输也是自己。
赢得明明白白,
输也清清楚楚。
一旦遇到失败,也能清楚自己的原因,其实那不是输,而是赢,那才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应有之义。
一个人如果在年青时,有超越失败的心态——敢于尝试,不怕失败,那将来不成功才怪呢!
因为年青时,你是输得起的,你有时间赶本啊!
不要等到年纪大了,再回头后悔过去没有探索,那就是悔之晚矣。
你说是吗?
还有很多想法,到时候再当面和大家沟通吧。
链接
华中工学院机制801班毕业20周年感想[2014-09-15 09:40]
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的血性:“抽刀断指”[2014-07-12 18:57]
和大学生谈做人之道与成人之道:怎样写《我是谁》[2014-08-04 07:13]
极其必要:引导大学生不贪的心态[2013-03-13 08:09]
大学生合格的标记:自觉学习 [2011-05-04 20:38]
由同学聚会想起中国造的大飞机“运十”[2010-10-04 14:07]
大学生寝室[2010-09-15 19:35]

http://www.like-qin.com/showpic.asp?id=89

http://www.like-qin.com/showpic.asp?id=135